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殯儀管理學 - 空大

100-1《殯葬管理學》期中考重點整理   CH.1~CH.3                                      

CH.1

1. 西周從事殯葬服務的一級官吏:「冢大夫」、「墓大夫」
2. 殯葬業的主要貢獻(1)殯葬業是文化傳承者   (2)殯葬業是社會工作者(內容參考P.4)
3. 殯葬業在現代社會具有的功能(1)生物功能(2)心理功能(3)社會功能(4)倫理功能(5)靈性功能(內容參考P.4)
4. 遺體權益」的內容包含哪些:(1)慧命權(2)自主權(3)隱私權(4)尊重權(5)生物權(6)陪伴權(7)安詳權(參考P.4~5)
5. 根據1997年省社會處調查國人在喪葬總費用的花費為36萬,占家庭所得的40%
6. 國內年死亡率為0.6%,國內殯葬業年產值約為 500
7. 殯葬業的使命:「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提供安頓死者之服務,使亡者之家屬及親友得到最大的安慰及最大的滿意
8. 殯葬創造價值的主要活動(參考P.7~8)
支援活動(1)基礎結構(2)人力資源管理(3)研究與發展(4)物料管理(參考P.9)

CH.2

1.      殯葬產業從程序層面其範圍、基礎結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發展、物料管理(內容參考P.17)
2.      殯葬產業從內涵層面其範圍(1)殯葬用品流通業(2)殯葬專業人力服務業(3)喪奠埋葬場所經營業(參考P.17)
3.      <殯葬管理條例>:2002年6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年7月公布
4.      <殯葬管理條例施行細則>:2003年7月公布
5.      台灣加入WTO:2001年  台北市政府辦理殯葬設施評鑑及獎勵2002年
6.      要取得「禮儀師」資格的條件:(1)通過喪禮服務技術士乙級檢定(2)專業學科20學分(3)二年的工作經驗
「禮儀師」證照的核發單位:內政部  「喪禮服務技術士」檢定單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禮儀師」的業務範圍(內容參考P.25)
7.      <殯葬管理條例>規定,生前契約之業者有預收費用應將收取費用之多少交付信託75%

CH.3

1.      「管理」的定義:管理就是一種程序,藉以整合組織中之各部門,發揮綜效,而邁向組織的目的或目標。
2.      「管理」的功能(工作內容):規劃、組織、用人、領導、控制(內容參考P.30)
3.      「管理循環(圖)」:(內容參考P.313-3及內文)
4.      「效益」及「效率」(內容參考P.33第二節L.3~L.5)
5.      「抉擇重於努力」:先訂目標,再找適當的方法。(內容參考P.34  L.1~L.5)
6.      「生產力」:指管理活動所獲得的產出量(產品或服務)與所投入的輸入資源的比率。生產力=產出量/投入量
7.      「管理」的技巧→技術(激勵、領導)、洞察力(運用判斷、直覺、內在感覺)、溝通
8.      「管理知識」的分類(1)外顯知識 (2)內隱知識  (內容參考P.38 3-2)

00-1《殯葬管理學》期中考重點整理   CH.4~CH.6

CH.4
1.      「社會責任」的定義:企業在採取任何行動時,會考慮到對社會造成的影響的一種經營。

2.      「管理哲學」的演進:(內容參考P.44 4-1)

3.      消費者(四項)基本權利(1)安全的權利(2)知曉的權利(3)選擇的權利(4)表達意見並被接受的權利

4.      企業社會責任的主要構面(1)法律責任(2)經濟責任(3)倫理責任(4)自發責任(內容參考P.44~45)

5.      殯葬業社會責任的內涵(1)對顧客的責任(2)對投資人的責任(3)對員工的責任(4) 對社會大眾的責任(內容參考P.45~50)

6.      企業在環境保護議題下為盡社會責任所應採取的措施:(1)污染防治(2)資源回收(3)節約能源(內容參考P.49)

7.      國際標準組織ISO:1946年成立於瑞士日內瓦  ISO 90001987年→品質管理標準

ISO 140001996年→環境管理標準     ISO 260002008年→企業的社會責任準則

SA 8000:美國→社會責任的承諾與保證(關懷開發中國家的勞工人權)

8.      「綠色殯葬業」的具體作為:(1)推動潔葬(2)使用環保棺木(3)節約用紙(4)資源回收(5)節約能源

CH.5
1.      策略規劃」的定義:決定組織目標和行動方案,及分配資源來達到目標的過程。

2.      策略規劃」的程序(內容參考P.55 5-1)

3.      使命說明書」:定義組織的事業,說明它的理想和目標(願景),並且聲明組織的主要價值觀及責信度。

4.      目標」:在既定的時間期間中,管理者為組織尋求的具體而特定的標的。目標指期望未來所欲達成的結果,並藉由策略、政策、程序、規則、預算和方案形成的網絡指出所要做的事,所應注意的重點及所需完成的工作。

5.      目標」具備的特徵(1)明確性(2)可衡量性(3)確定時間表(4)強調結果

6.      五力分析」:主要用在一個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分析(內容參考P.59,說明P.63~64)

7.      SWOT分析」:一個企業同時作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的分析(內容參考P.59~60)

8.      企業進行「決策工作」的目的:提昇競爭優勢以創造利潤

9.      公司的「競爭策略」可分為:(1)成本領導策略(2)差異化策略→此2項為基礎

(3)創新策略(4)成長策略(5)聯盟策略

10.   創造(決策)」的程序:(1)準備階段(2)醞釀階段(3)點火階段(4)驗證階段

11.   腦力激盪會議」的步驟:(1)創意性思考,以「量」為要(2)檢討與評估創意(3)與會全員共識下選取最佳創意

12.   創造性決策模式」的步驟:6點(內容參考P.66~67)

13.   腦力激盪法」的四大原則:(1)絕不批評(2)自由奔放(3)數量要多(4)相互交流

14.   腦力激盪法」的與會人數12人,至少5~6人。 地點:獨立房間或辦公室,完全隔離干擾。

CH.6
1.      組織繁榮與衰亡的主要關鍵:人力資源管理(HRM)

2.      人力資源」的定義:組織內所有與人員有關的資源,包括人員的能力、知識、技術、態度與激勵等

3.      人力資源管理」的定義:對組織內所有人力資源的取得、運用和維護等一切管理活動之程序(內容參考P.75 6-2)

4.      工作分析」二大部分:

(1)工作說明—列出某項工作的任務、工作條件、職權、工作關係及績效標準等項目之程序

(2)工作規範—列出擔任某項工作的人員所需具備的條件,如教育水準、技能、性格等之程序

5.      策略性人力資源規劃」:確認組織未來所需人員的數目、技能及職業之種類,以確保達成組織目標的程序。

6.      人力需求預測技術:(1)單位需求預測法(2)趨勢分析法(3)模式法(4)相關分析(5)定性方法(內容參考P.80~81)

7.      「員工甄選」程序的步驟:(內容參考P.83~84)

8.      面談的形式有哪些7種 (內容參考P.87~88)


100-1《殯葬管理學》期中考重點整理    CH.7~CH.9

CH.7

1.      員工訓練」的種類:
(1)技術訓練—將員工執行工作時所需的各種基本技術提供給新進或在職員工 訓練型態6種(參考P.95~96)
(2)管理發展訓練—屬長期訓練,目的在培養員工足以擔任未來管理之工作。管理發展型態11種(參考P.96~98)
2.      績效評估」的技術(方法):
(1)比較法—(1)排序法(2)交替排序法(3)配對比較法(4)強迫分配法(參考P.99)
(2)絕對法—(1)評等尺度圖表法(2)特殊事蹟法(3)直接敘述法(4)行為定錨評分表(5)目標管理法(參考P.100)
3.      報酬制度」設計時考慮因素:(1)績效獎勵制度(2)分紅制度  (內容參考P.102)
4.      報酬系統」:(1)外在報酬—薪資、福利、職位晉升
(2)內在報酬—滿足自我實現需要、增加激勵因子、滿足成長需要

CH.8

1.      控制」的定義:檢視各項工作是否按照既定計劃進行的程序,其目的在發現錯誤,以便改正並防止再度發生。
2.      控制」的程序(1)目標與標準之建立(2)實績之衡量(3)績效與目標之比較(4)偏差之矯正(參考P.110~113)
3.      標準」:是測度績效的依據。是組織在「計劃階段」所訂目標的產物
(1)   產出標準將工作的結果,利用數量、品質、成本或時間的形式表現,以訂定績效標準。
(2)   投入標準將工作的效率作為績效的標準,例如出席率、準時送達率、資源使用率等
4.      控制系統」的類型(層面):(1)財務控制(2)產出控制(3)行為控制(4)組織文化控制。(參考P.114 ~115  8-3)
5.      控制」的首要功能:塑造組織成員的行為確保成員都能一致的朝向組織的目標而努力發現與目標不相符合時,集石採取糾正行動。
次要功能:使組織成員集中思考使組織的未來保持最佳狀態繼續尋求利用組織資源與潛能去創造價值的新機會(P.119)
6.      行為控制」的目的:是組織透過建立具有共識的規定與程序的控制方法,而引導組織各部門與個人的行為或行動,使其達成目標的程序。
7.      行為控制」的技術(1)標竿法 (2)直接觀察法  (內容參考P.117~118)
8.      組織文化」的內涵:是組織成員所共有的特定價值觀規範的集合,這些價值觀規範控制組織成員與成員間,及與外界利益關係人之間互動的方式。
9.      組織文化」的要素(1)組織價值觀 (2)組織規範  (內容參考P.119~120)
10.   組織文化」的特徵(1)強調自動自發與創業精神 (2)重視顧客導向的價值觀 (3)設計有利於鼓勵員工盡力的組織結構   (內容參考P.120)

CH.9

1.      死亡」的定義(1)醫學辭典(臨床的定義)  (2)腦死判定準則  (內容參考P.125)
2.      死亡方式」:(1)自然死或病死  → 行政相驗 — 死亡證明書 (醫師)
(2)意外     (2)~(5)
(3)他殺      司法相驗 — 相驗屍體證明書 (法醫及檢察官)    (內容參考P.126 9-1)
(4)自殺         
(5)未確認
3.      正寢」:正廳  拜飯」:豎靈後,為死者準備三餐稱之。
4.      「殯葬流程」的內容:(參考P.126 9-1) 「腳尾物」的內容:(1)拜腳尾飯(2)燒腳尾錢(3)點腳尾燈(參考P.126)
5.      殯葬業「競爭優勢」的四大基礎:(1)效率 (2)品質 (3)回應顧客 (4)創新(內容參考P.133  9-3)
6.      效率」的主要來源:(1)員工生產力 (2)資本生產力  (內容參考P.128)
7.      殯葬業「知識管理」的作法:五大點 (內容參考P.133~137)

殯葬管理學》期末重點整理     CH.13~CH.15

CH.13
1.      「悲傷」的三個意義:1.失落 2.悲傷 3.哀悼(參考課本P.187內容)

2.      「失喪指數」的定義:失喪指數=壓力指數x認知因素   

壓力指數:配偶死亡100,親人死亡→63,好友死亡→37

認知因素:個人認知、人格變數、社會因素、死亡形式、個人經驗等

3.      當情緒過大、過久而拒絕哀悼,身心即產生症候群,此症狀有三個階段:參照課本P.188第三段內容說明

4.      禮儀師在面對臨終者之家屬時,進行悲傷輔導與管理,可分為六個階段(參考課本P.188~192及P.189圖13-2)

5.      哀悼之歷程:參照課本P.191圖13-3內容

6.      禮儀師進行悲傷輔導時,必須掌握的原則:參考課本P.192第一段內容說明

7.      悲傷輔導成功的關鍵因素:1.建立豐富的社會網絡 2.平衡的飲食 3.攝取適量的健康飲料 4.固定的運動

5.固定的休息方式

8.      禮儀師採取何種措施,來協助臨終者能坦然接受即將死亡的事實:7點 (參考課本P.193~194內容說明)

9.      「悲傷輔導」的最終目的:讓面臨悲傷的人接受死亡所造成失落的事實,並通過哀悼的過程,最後可以將悲傷化成力量,重新踏入社會,與社會整合、連結。

10.    禮儀師對家屬進行悲傷輔導可採取何種策略:14點 (參考課本P.194~195內容說明)

CH.14
1.      「國家六年計劃」(六年國建)中改善喪葬設施及喪儀,其主要目的:提高殯葬設施服務品質,宣導改進喪俗,倡行合乎時宜的喪葬禮儀,端正社會風俗。

2.      <殯葬管理條例>:立法91年6月14日  施行→9271日。

3.      殯葬業務發展的階段:1.傳統殯葬業務 2.殯葬相關行業 3.殯葬一元化 4.生前契約 5.生活養生事業

(參考課本P.208~211內容說明)

4.         殯葬一元化:(參考課本P.210第二段內容說明)

CH.15
1.      「堪輿」:最早出現在‧《史記‧日者列傳》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堪,天道也;輿,地道也。

「堪輿學」的定義:參考課本P.215第一段第4~7行

堪輿:陽宅學、陰宅學(參考課本P.215圖15-1內容說明)

堪輿學派:江西派、福建派(參考課本P.220圖15-3內容說明)

2.      漢代以前,風水術偏重於[陽宅],主要目的在為[建城][造屋]尋求理想之地形與環境

3.      風水:東晉‧郭璞《葬書》「風水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風水術逐漸擴大至[陰宅]的研究

4.      周朝時期的風水思想1.相宅術 2.土圭法、土宜法、土會法 3.取汭位(即選擇眠弓水) 4.占星術 5.《易經》

5.      陰陽五行學說:戰國‧鄒衍「五德始終」學說

6.      五術:山(堪輿)、醫、卜、命、相

7.      「堪輿」之學說成為一體系,始於:三國時代

8.      中國風水觀念(文化基因的原型)根源於選擇棲息地之需要,主要是為了1.取得食物 2.逃避天敵 3.繁衍後代


CH.10

1. 顧客期待對企業的商品或服務與實際感受差距的原因:課本P.141第二段5~8行內容
 針對顧客對企業的商品或服務與實際感受差距的改善策略:課本P.146 表10-3內容
2. 一般顧客共同的需求內容:課本P.143第二段1~9行內容
3. 企業對顧客抱怨處理的原則:課本P.143~144 (三)抱怨處理原則 之內容
4. 「生前殯葬服務契約」之規範:課本P.147~148 之內容
5. 企業以顧客導向的經營理念所應有的觀念與措施:課本P.150 表10-5之內容

CH.11

1.      CIS:企業識別系統
定義:指一個組織運用整體溝通系統,將經營理念傳達給利益關係人,使其對組織產生一致的認同感與價值觀,而提昇組織品牌形象,創造競爭優勢。
2.      CIS的構成元素1.理念識別(MI)、2.行為識別(BI)、3.視覺識別(VI)
3.      [使命說明書]的內容應包括1.願景,及口號式的訴求 2.價值觀 3.主要策略 4.責信,即對社會責任的承諾
4.      [理念識別系統]其要完成的功能為何: 1.確立共識→內部利益關係人凝聚共同語言。
2.促進認同→召感外部利益關係人有相同理念者認同。
5.      [行為識別系統]的定義:課本P.160 (二)行為識別系統 1~2之內容
[行為識別系統]的內容:課本P.160 (二)行為識別系統 3~4 & P.161, 1~2之內容
6.      [視覺識別系統] 基本要素  應用系統:課本P.161 (三)視覺識別系統 之內容
7.      企業導入CIS的 原因 及 程序:課本P.162~163 P.16411-2  CIS建立程序圖。

CH.12

1.      [臨終關懷]的定義:提供照護與關心給即將面臨生命終止的個體,協助死的自然、無痛苦,並使其感到此生值得、問心無愧,免於恐懼及絕望。
2.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90年對「安寧療護」的定義:對治癒性治療已無反應及益處的末期病患,提供病人疼痛控制,及其他症狀的緩解,更重要的是給予心靈、社會及靈性層面的照顧,目的是協助病患及其家屬獲得最佳品質。
3.      「安寧療」照顧的條件:課本P.175
4.      HOSPICE」的精神:課本P.177 表12-2內容
5.      臨終病人的權利:課本P.178~179內容
6.      臨終關懷的內涵五全照護」: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區(參考課本P.183表12-3內容)
7.      面對死亡可能會經過的階段1.否認與孤獨 2.憤怒與怨恨 3.討價還價 4.消沉與抑鬱 5.接受

CH.13

1.      「悲傷」的三個意義:1.失落 2.悲傷 3.哀悼(參考課本P.187內容)
2.      「失喪指數」的定義:失喪指數=壓力指數x認知因素   
壓力指數:配偶死亡100,親人死亡→63,好友死亡→37
認知因素:個人認知、人格變數、社會因素、死亡形式、個人經驗等
3.      禮儀師在面對臨終者之家屬時,進行悲傷輔導與管理,可分為六個階段(參考課本P.188~192及P.189圖13-2)
4.      禮儀師進行悲傷輔導時,必須掌握的原則:參考課本P.192第一段內容說明
5.      悲傷輔導成功的關鍵因素:1.建立豐富的社會網絡 2.平衡的飲食 3.攝取適量的健康飲料 4.固定的運動
5.固定的休息方式
6.      禮儀師採取何種措施,來協助臨終者能坦然接受即將死亡的事實:7點 (參考課本P.193~194內容說明)
7.      禮儀師對家屬進行悲傷輔導可採取何種策略:14點 (參考課本P.194~195內容說明)

CH.14

1.      殯葬業務發展的階段:1.傳統殯葬業務 2.殯葬相關行業 3.殯葬一元化 4.生前契約 5.生活養生事業
(參考課本P.208~211內容說明)
2.      殯葬相關行業:(參考課本P.209第二段內容說明)
3.      殯葬一元化:(參考課本P.210第二段內容說明)

CH.15

1.      「堪輿」:最早出現在‧《史記‧日者列傳》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堪,天道也;輿,地道也。
「堪輿學」的定義:參考課本P.215第一段第4~7行
堪輿:陽宅學、陰宅學(參考課本P.215圖15-1內容說明)
堪輿學派:江西派、福建派(參考課本P.220圖15-3內容說明)
2.      周朝時期的風水思想1.相宅術 2.土圭法、土宜法、土會法 3.取汭位(即選擇眠弓水) 4.占星術 5.《易經》
3.      中國風水觀念(文化基因的原型)根源於選擇棲息地之需要,主要是為了1.取得食物 2.逃避天敵 3.繁衍後代

CH.16

1.      典範:普遍被人民接受的假定,是人們認知世界的方式。
探討[風水文化的典範類型]:按照語言典範、邏輯典範、論域典範、價值典範 四個層次
2.      環境因子:是由 1.空間(地利) 2.時間(天時) 3.人間(人和) 三大系統所結合而成
3.      環境社會價值典範之對比:(參考課本P.230表16-4內容說明)
4.      蝴蝶效應:「微小的變化,造成巨大的結果。」 混沌理論的一個定義。

CH.17

1.      蝴蝶效應」在命運的運用:1.命運是主觀的詮釋 2.命運不是二元對立的現象 3.改變命運的支點在人心
2.      潛意識(神經鏈)激發的五大要素:1.情緒 2.算念 3.價值觀 4.信念 5.經驗(參考課本P.245~246內容)
3.      「混沌管理」:[人心管理]的一套技巧,藉[蝴蝶效應]達到轉識成智,邁向成功人生。→ 心靈力量>物質力量

CH.18

1.      4P1.產品(Product)  2.價格(Price)  3.通路(Place)  4.促銷(Promotion)
8P5.包裝(Packaging)  6.公共形象(Publicity)  7.社會公益(Public Benefit)  8.人(People)
2.      殯葬專業能力構面:1.組織層面 2.員工層面(參考課本P.258~259及表18-1內容說明)
3.      殯葬業管理的八大趨勢:(參考課本P.260 表18-2內容說明)
4.  殯葬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參考課本P.263~265內容 及圖18-5標竿學習法程序)
殯葬管理學》期末重點整理    CH.16~CH.18

CH.16
1.      典範:普遍被人民接受的假定,是人們認知世界的方式。

探討[風水文化的典範類型]:按照語言典範、邏輯典範、論域典範、價值典範 四個層次

2.      環境因子:是由 1.空間(地利) 2.時間(天時) 3.人間(人和) 三大系統所結合而成

3.      環境社會價值典範之對比:(參考課本P.230表16-4內容說明)

4.      風水文化基因的原型:防災避難的擇居術

5.      蝴蝶效應:「微小的變化,造成巨大的結果。」 混沌理論的一個定義。

6.      「命運整合性」的概念架構:(參考課本P.233圖16-1內容說明)

CH.17
1.      蝴蝶效應」在命運的運用:1.命運是主觀的詮釋 2.命運不是二元對立的現象 3.改變命運的支點在人心

2.      潛意識(神經鏈)激發的五大要素:1.情緒 2.算念 3.價值觀 4.信念 5.經驗(參考課本P.245~246內容)

3.      神經語言程式設計學NLP1970年代結合1.心理學 2.神經學 3.生理學 4.人腦控制學 等知識

4.      「混沌管理」:[人心管理]的一套技巧,藉[蝴蝶效應]達到轉識成智,邁向成功人生。→ 心靈力量>物質力量

CH.18
1.      4P1.產品(Product)  2.價格(Price)  3.通路(Place)  4.促銷(Promotion)

8P5.包裝(Packaging)  6.公共形象(Publicity)  7.社會公益(Public Benefit)  8.人(People)

2.      TQM: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EM:全面品德管理(Total Ethical Management)

3.      倒三角形組織架構(參考課本P.255~256及圖18-2內容說明)

4.      殯葬專業能力構面:1.組織層面 2.員工層面(參考課本P.258~259及表18-1內容說明)

5.      殯葬業管理的八大趨勢:(參考課本P.260 表18-2內容說明)

6.      SOP: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7.殯葬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參考課本P.263~265內容 及圖18-5標竿學習法程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