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殯葬設施與服務 - 空大

101上[殯葬設施與服務]期中考重點整理 CH.1~2

第一章 殯儀館的沿革與發展

殯儀館之功能與效益- P9

喪禮場所的功能
1.喪禮是人類對於死亡認知,歷經各種生活環境、社會型態、宗教信仰、風俗習 慣、語言文字經歷千年醞釀出的喪葬禮俗。
2.喪葬禮俗是文化現象中較不為學術界所重視探究的
3.喪禮自周代以來大多以漢民族的儀式為主
4.台灣地區喪禮延續漢族文化,加上西方宗教影响,形成豐富複雜且多變的喪葬禮俗
5.殯儀館必須朝向多元化的方向思考,符合喪禮進行及操作。

安靈送終的功能
1.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但是世間親友必定會好好的「送行」
2.送行必須藉著儀式、場所、親友共同參與
3.藉著招魂、入殮、超渡亡靈等儀式使人的生命從「生」順利的度過到「死」的階段,也就是「引魂歸陰」
4.需有助念做七功德法事及奠禮,發揮其做為安靈送終的功能

社交禮儀的功能
1.喪禮可得之其子孫社會人際關係的網絡,及其政經地位。
2.文明富裕的社會,告別奠禮的場所無法因陋就簡。
3.廣設公司立殯儀館提供民眾使用便利性是政府施政的重要項目

環境保護功能
喪禮過程對週遭環境產生的
1.空氣污染:燒香、紙錢、紙紮、遺物之焚燒。
2.病源污染:處理遺體後產生環境中的空氣、水質、水源。
3.噪音污染:儀式中的擴音設備超過70分貝
4.視覺污染:奠禮的過度奢華、形形色色的陣頭。

殯儀館之規劃與設計 P11
1.工程預算
a.建築工程費
b.鑽探鑑界費
c.水土保持計畫經費
d.公共藝術設置費
e.各項設備費
f.相關費用
1.基本設施
a.冷動室 b.屍體處理室 c.解剖室 
d.消毒設施 e.污水處理場 f.停柩室
g.奠禮廳 h.靈堂 i.悲傷輔導室 
j.服務中心 k.家屬休息室 l.公共衛生設備 
m.停車場 n.聯外道路
※設計原則-殯儀館建築外觀
a.造型應彰顯追思、莊嚴、溫馨之人性化設計並與周邊景觀環境配合
b.設計宜採自然光,內部之通風設計以大型氣窗為宜,光線充足
c.座向及營運動線
d.景觀植栽綠化面積
e.周邊景觀設計,考慮水土保持、耐震、安全及無障礙設施
f.符合綠建築設計或納入彈性空間
g.需考慮維生及通信管線
※相關法令規定-殯儀館建築設計
a.建築物總樓板面積
b.基地面積超過3000㎡,送都市設計審議
c.5千萬元以上須通過綠建築標章
d.山坡地建築樓板面積超過1000㎡須依綠化指標及建築節約能源辦理
e.營運動線各項設施需要有身障設施
f.水土保持,送環評
g.依建築法規
h.消防法 i.電業法及電器設置規則
j.空調相關設備 k.自來水法

※殯儀館整體空間配置及動線 P13
1.建築物配置及外部空間
a.殯儀館大門須避開風向,避免東北風的侵襲
b.禮廳靈堂等各區之動線須能獨立運作
c.禮廳因應參加奠禮人員,留設開放式廣場;後側為半開放空間,提高私密性。
d.移靈走道需配合走道位置及高程以利流向
2.停車與交通動線規劃
a.停車規劃
b.路線寬度
c.行人動線
d.服務、禮廳、靈堂、移靈、走道等動線

第二章 殯儀館設施與設備

殮的設施與設備-冷凍室 P19
a.70年代,屍體的處理方式採死亡24h後即入殮方式保存
b.由不繡鋼的冰冷加上美化
c.優點:家屬有充裕時間建最後一面冷凍室在零下5℃之間,屍體部易腐
壞、生菌以「屍袋」冷凍,不易產生傳染及污染
殮的設施與設備-屍體處理設施 P19
a.屍體處理設施係指公屍體防腐、清洗、修補或美容化粧、穿衣、入殮之使用設施
b.屍體處理保存:
1.傳統民間習俗死亡24h後入殮
2.屍體冰存,退冰在入殮
3.防腐處理
c.入殮室須有:
1.洗屍床(沐浴、淨身、化妝、穿衣)
2.熱水設備
3.屍體防腐室
4.負壓空調設備,過濾空氣控制污染源
殮的設施與設備-解剖室 P21
.解剖室須有:
1.負壓空調系統
2.解剖台
3.解剖器具
4.手術燈
5.錄影設備及消毒設備
殮的設施與設備-污水處理設備 P21
污水處理設備:
沉澱池 |臭氧發生器 |二氧化氯發生裝置 |廢水處理設備 |加藥設備 |膜分離設備 |曝氣設備 |其他未分類 |氣浮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污水泵、雜質泵
殮的設施與設備-污水處理設備
c.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迴圈水處理設備 |油水分離設備 |中水回用設備 |紫外線殺菌器 |濾水器 | 

殮的設施與設備-停柩室 P22
1.不得焚燒冥紙、遺物及祭品。
2.不得使用探照燈或其他高耗電量之電器,
3.不得使用擴音設備;並遵守噪音管制法及殯葬管理條例 

殯的設施與設備-靈堂 P23
靈堂係指供喪親家屬守靈期間從事各項儀式之場所,盡其孝思、緬懷養育之
恩。
殯的設施與設備-禮廳 P23
禮廳,係指專供辦理奠禮的場所
傳統奠禮場的設備:
1.靈案、靈柩台、輓聯架、牌樓、供品桌、收付桌、坐椅、擴音設備。
2.投影機、螢光幕、電腦、影音控制設備、電動移柩車
殯的設施與設備-悲傷輔導室 P24
其功能:
1.供終極關懷告別助念功能者
2.供禮佛、祈禱、誦經
3.供喪親作七、作宗教法式功能者
4.服務志工提供專業悲傷輔導者
101上[殯葬設施與服務]期中考重點整理 CH.3~4
第三章 火化場之沿革與發展
沿革 P33
台灣地區火化葬法追溯到中國的漢民族
由天然開放型到環保型
火葬到火化葬法
1.新石器時代到春秋戰國受儒家影響
2.火化受到漢民族的排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沿革-漢~宋、元時期
3.東漢佛教東傳,至隋唐盛行,就有荼毗火葬法,流行於中原地區。
4.元朝傳到中國的南方,達到江南、西南、福建等地區。
沿革-明清時期
5.明代明訂法條如大明禮律、刑律等,嚴禁火葬惡習
6.清代仍繼續行之
7.入關前的滿族以火化為主(努爾哈赤的東陵、皇太極的北陵)
沿革-日據時代
8. 1895~1945已有火化場的興建,光復後仍有興建
a.火化場設備不佳
b.容易環境汙染
c.民眾接受度不高

火化場- 1990 ~ 2005年
15年內台灣地區火化場的發展:
1.更新或興建火化場
2.主體建築呈現現代化
3.火化率至2006年為86.16%,都會型高達98%(台北、高雄、新竹)
4.由柴油轉成天然瓦斯
5.電腦全自動控制
6.環保空污標準
7.要求火化場的品質提高

國內火化場之分布與探討 P38
火化場之分布
國內共34個火化場,190座火化爐
國內火化場之分布與探討 - 火化場之探討
1.配合區域性的需求
2.增設火化場或擴建火化爐
3.需改建火化場火化爐

火化葬法之功能與效益及遷葬撿骨火化之介紹-火化葬法之功能效益 P41
1.可因應社會習俗的改變及家庭結構改變的需求及效能
2.可節省民眾費用的支出
3.不須檢骨遷葬,入納骨塔節省殯葬作業及經費
4.可火化後在辦祭禮,始殯葬禮儀多元化
5.土地不足,墓地難尋,火化可避免土地污染
6.避免感染性病源傳染
7.可節省空間
8.自然葬法(樹葬、灑葬)
9.火化場符合環保,並增加綠化

遷葬檢骨後之火化需求與功能 P42
1.撿骨火化之需求
2.撿骨火化之功能說明

火化場之規劃與設計-概念設計原則 P43
1.現址地點與對外聯絡道路
2.服務區及服務範圍即人口
3.興建開發與環評作業、水土保持
4.配合傳統習俗要求(棺木、陪葬品、宗教信仰、撿骨需求、)
5.操作者的便利性-動線
火化場之規劃與設計-項目及基本配備 P44
1.火化場規劃設計項目-5項
2.火化場基本配置-4項

火化場之規劃與設計-相關法規 P45
1.火化場設置相關之殯葬法規-5項
2.火化場設置相關之環保法規-4項
3.火化場設置其他相關之法規-4項(設置規劃期間65種、建築設計參考準則10種、
建築結構設計參考準則4種、機電設計參考準則6種)

國內火化場未來發展的面向:
一、火化場分佈狀況是否均勻,幾個鄰近鄉鎮合併興建。
二、火化場要加裝空氣污染防制設備,避免污染環境。
三、增設小型移動式火化爐配合撿骨後的火化,鼓勵遷葬。

第四章 火化場設施與設備

火化爐之基本形式 P51
火化爐以燃料種類:
1.燃油式火化爐(重油、柴油、煤油),
台灣目前使用高級柴油
2.燃氣式火化爐-液化天然氣

火化爐之基本結構 P52
進棺系統
1.火化前家屬最為悲痛
2.氣氛嚴肅哀悽
3.設施需考慮到肅穆與文明
火化爐主體設備
1.需有完全燃燒之效果
2.燃燒之各項設備需有燃燒廢氣回收及處
理規定
燃燒供應系統
1.目前使用燃燒系統分為燃油式及燃氣式
2.燃燒空氣供應系統
3.廢氣排放系統
4.遺骨冷卻系統 

殯葬設施與服務~ 國立空中大學期末考重點整理 

01殯葬活動;可歸納為三階段p153 
答:1「殮」:從初終到入殮,主要潔淨亡者身體 
2「殯 」:即停柩,具調適心情功能,讓生者憑柩奠拜,接受死亡的事實 
3「葬」:自出殯到安葬返主,以告別即最終安頓與祭祀為主
02殯葬服務內容p156 
答:一、臨終關懷—緣 五、家公奠禮—殯 
二、遺體安置—殮 六、火化—殮 
三、豎靈—殮 七、晉塔//安葬—殮 
四、治喪協調—殯 八、後續關懷
03殯葬服務對象p162 
答:服務對象雖以亡者為主角,照護內容包含失親的生者,服務的內涵除了安頓 死者的遺體,還包括典藏其生命曾經存在過的意義與價值,及其親屬能走過悲傷的歷程而回歸日常的生活。
04執業禮儀師業務為p161 
答:1殯葬禮儀之規劃及諮詢 
2殯殮葬會場之規劃及設計 
3指導喪葬文書之設計及撰寫
4指導或擔任殯奠儀會場司儀
5臨終關懷及悲傷輔導
6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定之業務項目
05何謂替代服務? 
答:因應生死觀的改變以及科技的進步,加上大體的捐贈、冷凍人觀念的推廣後,一般火化後塔葬或土葬的傳統殯葬模式有可能被取代,亦將造成現代殯葬服務的多元與豐富。
06現代殯葬服務項目內容?p170 
答:1遺體接運:含遺體接體、遺體修補、遺體防腐與遺體冰存 
2安靈服務:靈位怖置與拜飯 
3治喪協調:包含禮儀諮詢、擇日、祭文撰寫、代辦申請事項、報備出殯路 線、申請搭棚許可
4發喪:負責訃聞印製 
5奠禮場地準備:包含場地租借、花牌與鮮花佈置、靈堂佈置、遺像製、提供音響設備、提供禮品、運輸車輛與車位租賃 
6入殮移柩:提供壽衣、棺木、棺內用品、孝服、祭品與儀視主持人 
7奠禮儀式:由司儀宣讀祭文、襄儀人員、誦經人員、樂師支援協辦 
8遺體處理:依火化或土葬模式進行服務 
07生前殯葬服務契約;商品內容特色p172 
答:1契約產品內容會因價格不同而稍有差異,但服務流程可歸類為臨終關 懷、 遺體接運、治喪協調、奠禮、火化、晉塔、永續關懷等 
2產品功能強調保值、儲蓄、理財、保障與轉讓等 
3契約訂定以「定型化契約」為主 
4價格在16~21萬元左右,也有40萬以上或10幾萬之商品 
5以多重通路配銷,業者自有之業務人員,亦有異業策略結盟、如保險經紀人、代理商與傳銷商等枝結盟銷售
08傳統與現代殯葬活動的特色p179 
答: 
傳統殯葬活動特性 現代殯葬活動特性 
雖死猶生 簡單快速 
接近遺體 冷凍、火葬、專業處理 
親善親近 陌生人的恐懼 
移情同感之心 無法承載複雜繁瑣之儀式 
感情連結 買賣行為
09殯葬服務的特色內容p183 
答:一、以人為本 
二、以客為尊為必要條件 
三、服務品質常取決於第一印象 
四、服務過程顧客參與度高 
五、服務內容不容易在成交前解說清楚
10殯葬禮儀師執行殯葬禮儀的規劃及諮詢應具備下列條件p191 
答:一規劃者應具備的職能 
1瞭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4瞭解並遵守相關法規 
2瞭解殯葬儀式與意義 5耐心聆聽與有效溝通 
3掌握禮器的功能與品質 
二規劃前的準備 
1生平事略 4治喪地點 7過往遺憾 
2宗教信仰 5家庭概況 
3死亡原因 6社經背景

11殯葬服務人員應具備的專業職能可區分為: 
答:一、殯葬禮儀專業知識與規劃能力 
二、殯殮葬會場設計與規劃能力 
三、喪葬文書設計及撰寫能力 
四、殯奠儀會場司儀執行能力 
五、臨終關懷與悲傷輔導職能
12殯葬倫理啟發職業人員本性自然的德性,…期盼達到下列的功能p245 
答:1指引殯葬人員擔負起專業的責任 
2提供殯葬從業人員遵循行為規範,確保服務品質 
3滿足社會期待,獲得社會對殯葬專業之依賴
13殯葬服務志工的服務內容p261 
答:1殯葬諮詢及殯葬設施引導 
2靈堂喪家關懷 
3生死教育及悲傷輔導影片觀賞 
4宗教儀式祈福 
5社會資源轉介(後續悲傷輔導團體、慈善團體、宗教義工團體助念資訊等) 
6追思版製作 
7納骨堂春秋祭悼法會追思卡抒寫
14志願服務為何要走入殯葬?p256 
答:一、殯葬服務之侷限 
二、響應政府推動志願服務
15殯葬禮儀服務業的評鑑的五個項目為哪些?p230 
答:一、成立許可 
二、經營管理 
三、專業服務 
四、消費者權益保障 
五、改進創新

一、殯葬禮儀規劃者應具備的職能為何,請簡述之。(25%)
答:P191,P192
1了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2了解殯葬儀式與意義
3掌握禮器的功能與品質
4了解並遵守相關法規
5耐心聆聽與有效溝通
二、豎靈階段的治喪事項有那些?(25%)
答:P199
1.佈置孝堂,提供家屬憑弔及晨昏盡孝。
2.指導家眷早、晚拜飯的意義與做法。
3.遺體的安置(冰存或打桶)。
4.指導家眷居喪期間服裝儀容應守之規範,以及面對奠弔親友的應對禮節。
5.確認訃聞文稿後進行印製,提供家屬寄發。
6.引導家眷對逝者之生前行誼進行回顧與整理。
7.收集逝者資料並與家眷充分溝通規劃做七宗教儀式與奠禮之規劃設計。
8.介紹棺木、骨灰罐、花藝佈置等物品之材質特色,協助家屬選購。
9.勘查奠禮會場並預先安排司儀、宗教人士、樂隊、車輛等支援。

一、先行火化再舉辦奠禮的流程好處為何?(25%)
答:P202
1 能提供家屬更多的隱私與尊重
2 可以充分表達對逝者的難捨與懷念
3 排除民間風俗對遺體或靈柩的沖煞罣礙
4 可以專心進行追悼
三、殯葬禮儀服務業的評鑑的五個項目為那些?(25%)
答:P230
1 成立許可
2 經營管理
3 專業服務
4 消費者權益保障
5 改進創新
二、殯葬服務業評鑑項目中之專業服務項目有那些?(25%)
答:P232
1.配合喪家需求,提供多元化之服務選擇。
2.組織部門之分工、人力配置及主要設備機具。
3.訂定員工工作執掌及工作手冊。
4.服務場所環境整潔明亮,動線安全,整體空間符合人性化、生活化。
5.專業人員任用之比例與專業知識的進修(具有證書或證照)。
6.是否派員參加在職訓練及各種講習。
7.設有專業工作人員,直接服務喪家。
8.員工配戴識別證或穿著制服,服務態度和藹可親。

四、殯葬服務業評鑑項目中之消費者權益保障項目有那些?(25%)
答:P233
1.承攬案件事前有否詳細說明作業流程與服務內容
2.提供之商品或服務與消費者訂定書面契約。
3.訂立合理收費標準與公開標示。
4.收取之費用有掣給收費明細表及收費憑證。
5.提供喪家消費爭議申訴管道。
6.妥適處理消費爭議案件。

三、殯葬倫理定義為何,可發揮那些功能?(25%)
答:P244,P245
殯葬倫理指稱的是殯葬從業人員自律性規範,也就是殯葬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
1.指引殯葬人員擔負起專業的責任。
2.提供殯葬從業人員遵循行為規範,確保服務品質。
3.滿足社會期待,獲得社會對殯葬專業之依賴。
四、志願服務為何要走入殯葬?(25%)
答:P256,P257
1 為喪家說明處理喪事的基本觀念與各式宗教的奠禮儀式及治喪相關事項,協助申辦流程及撫慰家屬哀傷情緒。
2 可彌補政府人力之不足與先天之限制
3 可為殯葬服務發展不同之模式與空間。
 殯儀館之功能與效益- P9
喪禮場所的功能
1.喪禮是人類對於死亡認知,歷經各種生活環境、社會型態、宗教信仰、風俗習 慣、語言文字經歷千年醞釀出的喪葬禮俗。
2.喪葬禮俗是文化現象中較不為學術界所重視探究的
3.喪禮自周代以來大多以漢民族的儀式為主
4.台灣地區喪禮延續漢族文化,加上西方宗教影响,形成豐富複雜且多變的喪葬禮俗
5.殯儀館必須朝向多元化的方向思考,符合喪禮進行及操作。

安靈送終的功能
1.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但是世間親友必定會好好的「送行」
2.送行必須藉著儀式、場所、親友共同參與
3.藉著招魂、入殮、超渡亡靈等儀式使人的生命從「生」順利的度過到「死」的階段,也就是「引魂歸陰」
4.需有助念做七功德法事及奠禮,發揮其做為安靈送終的功能

社交禮儀的功能
1.喪禮可得之其子孫社會人際關係的網絡,及其政經地位。
2.文明富裕的社會,告別奠禮的場所無法因陋就簡。
3.廣設公司立殯儀館提供民眾使用便利性是政府施政的重要項目

環境保護功能
喪禮過程對週遭環境產生的
1.空氣污染:燒香、紙錢、紙紮、遺物之焚燒。
2.病源污染:處理遺體後產生環境中的空氣、水質、水源。
3.噪音污染:儀式中的擴音設備超過70分貝
4.視覺污染:奠禮的過度奢華、形形色色的陣頭。

殯儀館之規劃與設計   P11
1.工程預算
a.建築工程費
b.鑽探鑑界費
c.水土保持計畫經費
d.公共藝術設置費
e.各項設備費
f.相關費用
1.基本設施
a.冷動室     b.屍體處理室 c.解剖室        
d.消毒設施   e.污水處理場 f.停柩室
g.奠禮廳     h.靈堂       i.悲傷輔導室
j.服務中心   k.家屬休息室 l.公共衛生設備
m.停車場     n.聯外道路
※設計原則-殯儀館建築外觀
a.造型應彰顯追思、莊嚴、溫馨之人性化設計並與周邊景觀環境配合
b.設計宜採自然光,內部之通風設計以大型氣窗為宜,光線充足
c.座向及營運動線
d.景觀植栽綠化面積
e.周邊景觀設計,考慮水土保持、耐震、安全及無障礙設施
f.符合綠建築設計或納入彈性空間
g.需考慮維生及通信管線
※相關法令規定-殯儀館建築設計
a.建築物總樓板面積
b.基地面積超過3000㎡,送都市設計審議
c.5千萬元以上須通過綠建築標章
d.山坡地建築樓板面積超過1000㎡須依綠化指標及建築節約能源辦理
e.營運動線各項設施需要有身障設施
f.水土保持,送環評
g.依建築法規
h.消防法       i.電業法及電器設置規則
j.空調相關設備 k.自來水法

※殯儀館整體空間配置及動線 P13
1.建築物配置及外部空間
a.殯儀館大門須避開風向,避免東北風的侵襲
b.禮廳靈堂等各區之動線須能獨立運作
c.禮廳因應參加奠禮人員,留設開放式廣場;後側為半開放空間,提高私密性。
d.移靈走道需配合走道位置及高程以利流向
2.停車與交通動線規劃
a.停車規劃
b.路線寬度
c.行人動線
d.服務、禮廳、靈堂、移靈、走道等動線

第二章 殯儀館設施與設備
殮的設施與設備-冷凍室 P19
a.70年代,屍體的處理方式採死亡24h後即入殮方式保存
b.由不繡鋼的冰冷加上美化
c.優點:家屬有充裕時間建最後一面冷凍室在零下5℃之間,屍體部易腐
         壞、生菌以「屍袋」冷凍,不易產生傳染及污染
殮的設施與設備-屍體處理設施 P19
a.屍體處理設施係指公屍體防腐、清洗、修補或美容化粧、穿衣、入殮之使用設施
b.屍體處理保存:
     1.傳統民間習俗死亡24h後入殮
     2.屍體冰存,退冰在入殮
     3.防腐處理
c.入殮室須有:
     1.洗屍床(沐浴、淨身、化妝、穿衣)
     2.熱水設備
     3.屍體防腐室
     4.負壓空調設備,過濾空氣控制污染源
殮的設施與設備-解剖室 P21
.解剖室須有:
     1.負壓空調系統
     2.解剖台
     3.解剖器具
      4.手術燈
     5.錄影設備及消毒設備
殮的設施與設備-污水處理設備 P21
污水處理設備:
沉澱池 |臭氧發生器 |二氧化氯發生裝置 |廢水處理設備 |加藥設備 |膜分離設備 |曝氣設備 |其他未分類 |氣浮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污水泵、雜質泵
殮的設施與設備-污水處理設備
c.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迴圈水處理設備 |油水分離設備 |中水回用設備 |紫外線殺菌器 |濾水器 |

殮的設施與設備-停柩室 P22
n     不得焚燒冥紙、遺物及祭品。
n    不得使用探照燈或其他高耗電量之電器,
n     不得使用擴音設備;並遵守噪音管制法及殯葬管理條例

殯的設施與設備-靈堂 P23
靈堂係指供喪親家屬守靈期間從事各項儀式之場所,盡其孝思、緬懷養育之
恩。
殯的設施與設備-禮廳 P23
禮廳,係指專供辦理奠禮的場所
傳統奠禮場的設備:
n     靈案、靈柩台、輓聯架、牌樓、供品桌、收付桌、坐椅、擴音設備。
n     投影機、螢光幕、電腦、影音控制設備、電動移柩車
殯的設施與設備-悲傷輔導室 P24
其功能:
n     供終極關懷告別助念功能者
n     供禮佛、祈禱、誦經
n     供喪親作七、作宗教法式功能者
n     服務志工提供專業悲傷輔導者


第三章 火化場之沿革與發展
沿革 P33
台灣地區火化葬法追溯到中國的漢民族
由天然開放型到環保型
火葬到火化葬法
n     新石器時代到春秋戰國受儒家影響
n     火化受到漢民族的排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沿革-和~宋、元時期
n     東漢佛教東傳,至隋唐盛行,就有荼毗火葬法,流行於中原地區。
n     元朝傳到中國的南方,達到江南、西南、福建等地區。
沿革-明清時期
n     明代明訂法條如大明禮律、刑律等,嚴禁火葬惡習
n     清代仍繼續行之
n     入關前的滿族以火化為主(努爾哈赤的東陵、皇太極的北陵)
沿革-日據時代
n     1895~1945已有火化場的興建,光復後仍有興建
n     火化場設備不佳
n     容易環境汙染
n     民眾接受度不高
火化場- 1990 ~ 2005年
15年內台灣地區火化場的發展:
n     更新或興建火化場
n     主體建築呈現現代化
n     火化率至2006年為86.16%,都會型高達98%(台北、高雄、新竹)
n     由柴油轉成天然瓦斯
n     電腦全自動控制
n     環保空污標準
n     要求火化場的品質提高
國內火化場之分布與探討 P38
火化場之分布
國內共34個火化場,190座火化爐
國內火化場之分布與探討
火化場之探討
n     配合區域性的需求
n     增設火化場或擴建火化爐
n     需改建火化場火化爐
火化葬法之功能與效益及遷葬撿骨火化之介紹-
火化葬法之功能效益 P41
n     可因應社會習俗的改變及家庭結構改變的需求及效能
n     可節省民眾費用的支出
n     不須檢骨遷葬,入納骨塔節省殯葬作業及經費
n     可火化後在辦祭禮,始殯葬禮儀多元化
n     土地不足,墓地難尋,火化可避免土地污染
n     避免感染性病源傳染
n     可節省空間
n     自然葬法(樹葬、灑葬)
n     火化場符合環保,並增加綠化
遷葬檢骨後之火化需求與功能 P42
n     撿骨火化之需求
n     撿骨火化之功能說明

火化場之規劃與設計-概念設計原則 P43
n     現址地點與對外聯絡道路
n     服務區及服務範圍即人口
n     興建開發與環評作業、水土保持
n     配合傳統習俗要求(棺木、陪葬品、宗教信仰、撿骨需求、)
n     操作者的便利性-動線
火化場之規劃與設計-項目及基本配備 P44
n     火化場規劃設計項目-5項
n     火化場基本配置-4項

火化場之規劃與設計-相關法規 P45
n     火化場設置相關之殯葬法規-5項
n     火化場設置相關之環保法規-4項
n     火化場設置其他相關之法規-4項(設置規劃期間65種、建築設計參考準則10種、建築結構設計參考準則4種、機電設計參考準則6種)
國內火化場未來發展的面相:
一、火化場分佈狀況是否均勻,幾個鄰近鄉鎮合併興建。
二、火化場要加裝空氣污染防制設備,避免污染環境。
三、增設小型移動式火化爐配合撿骨後的火化,鼓勵遷葬。

第四章 火化場設施與設備
火化爐之基本形式   P51
n     火化爐以燃料種類:
     1.燃油式火化爐(重油、柴油、煤油),
       台灣目前使用高級柴油
     2.燃氣式火化爐-液化天然氣
火化爐之基本結構 P52
n     進棺系統
     1.火化前家屬最為悲痛
     2.氣氛嚴肅哀悽
     3.設施需考慮到肅穆與文明
n     火化爐主體設備
     1.需有完全燃燒之效果
     2.燃燒之各項設備需有燃燒廢氣回收及處
       理規定
n     燃燒供應系統
     1.目前使用燃燒系統分為燃油式及燃氣式
n     燃燒空氣供應系統
n     廢氣排放系統
n     遺骨冷卻系統
n     電氣系統
n     儀控系統

火化場附屬設施及功能   P55
n     火化場
     1.服務設施
     2.機電設背
     3.器具設備
n     服務設施之功能 P55
     1.服務中心
     2.簡易餐廳及休息大廳
     3.家屬休息室
     4.販賣區
     5.停柩室
     6.祭拜區
     7.告別區
     8.時光迎靈遂道
n     機電設施之功能   P58
     1.爐前放置台
2.手動棺柩推車
   3.電動棺柩運輸車
     4.爐前廳美化門
     5.冷卻前室
     6.遺骨冷卻櫃
     7.真空灰燼收集系統
     8.骨灰篩檢設備
     9.磨骨機和碎骨機
     10.電動爐台運輸車
     11.撿骨室撿骨台
     12.骨灰罐暫置室
     13.焚紙爐
n     其他器具設備之功能 P61
     1.亡者明牌
     2.鏟子、骨灰耙、骨灰槽
     3.撿骨工具
     4.骨灰罐放置區
    5.骨灰裝罐室
火化場防治污染對象 P62
n     戴奧辛污染之防治對策 P62
     1.棺內勿至入含氯物質之陪葬物、不當塗料及內裝化纖
     2.空氣混合式急速冷卻排放廢氣
     3.高品質觸媒反應塔
n     其他公害之對策 P63
     1.污水處理設施規劃
       a. 製程衍生之污水
       b. 生活污水
     2.臭味防治的處理對策
       a 火化爐操作區
       b. 撿骨區
       c. 焚燒紙錢區
   3.噪音防治的對策
       a. 不當習俗產生之噪音
       b. 火化爐相關設備運轉時產生噪音的設備
火化場營運管理相關事項
n     火化管理營運事項
     1.行政管理:申辦、接待、財務會計、、
     2.技術管理:水電、空調、火化棺室、、
n     營運管理作業人員培養
     1.大學教育、培養證照
     2.敬業感、使命感、態度、語言、應對
     3.對從業人員的尊重及工作環境的穩定(薪資、福利、輪休)、
n     執行火化場作業各階段應注意事項 P67
     1.辦理火化接待
     2.棺柩進入火化場停柩區或祭拜區接待
     3.協助牌位、遺照、香爐、鮮花擺放
     4.配合作業動線與當地需求
     5.完成棺柩進棺作業
     6.火化完成通知家屬,及後續作業並確認各項事宜
n     火化場相關管制措施 P67
     1.環境衛生
     2.噪音管制
     3.作業區的管制
n     火化場民營之介紹 P68
     1.建設-營運-移轉(BOT)
     2.建設-營運-擁有(BOO)
     3.其他民營方式BOT,OT,及委託民間或租賃,其營運屆滿歸還政府
n     BOT與BOO不同
     1.土地取得
     2.歸還政府
     3.全部擁有
墓園的價值     P76
n     墓園記載了社會文化和宗教的改變
     1.生者與亡者間的相互依存關係
     2.空間上記載了社會文化的轉變
     3.景觀上存在著人為和自然改變中的辨證 關係
n     墓園是一紀念性的場所,其建築設計應充分表達其紀念性和精神性價值
     1.見證作用-先民拓荒史實(如王得祿墓、陳中和墓)
   2.移情的作用-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建築,具有地方性特色或強烈的宗教感情色彩。
       記錄墓主所生活時代的若干訊息寶庫。
       完整考察、解讀文明時代人的思想、生活、生產及習俗。
     3. 教育的作用-
       景觀上存在著人為和自然改變中的辨證關係
       昇華其價值觀與道德觀的潛移默化,這就是公墓建築的教育使命
近代台灣墓園的沿革與發展
傳統公墓缺點: P86
1.大多設置年代久遠,密埋疊葬,至新葬無地
2.公墓塋塚雜亂,蔓草叢生,掃墓祭拜諸多不便且感覺陰森恐怖
3.缺罰整體規劃,土地無法合理有效運用
4.公墓之外亂葬情形嚴重
示範公墓優點: P86
1.美化墓地環境,提供民眾一處莊嚴的「慎終追遠」的場所。
2.實施墓基輪流使用限定使用墓基,有效解決墓地需求,同時促進土地合理使用
3.依使用者付費原則,訂定收費標準,酌收墓地使用規費,以墓養墓,開闢鄉鎮 地方財源
4.提高設施品質,誘導民眾將死者入葬,同時也減少公墓外濫葬發生
未來的公墓規劃 P88
殯葬管理條例第12條,公墓應有:
公墓應有下列設施: (1)墓基。(2)骨灰 (骸) 存放設施。(3)服務中心。(4)公共衛生設備。(5)排水系統。(6)給水及照明設備。 (7)墓道。 (8)停車場。(9)聯外道路。(10)公墓標誌。(11)其他依法應設置之設施。
未來的公墓規劃
殯葬管理條例第12條公墓應有: P88
1.分墓區間道及墓區內步道,其寬度分別不得小於四公尺及一點五公尺。
2.公墓周圍應以圍牆、花木、其他設施或方式,與公墓以外地區作適當之區隔。
3.專供樹葬之公墓規定之限制。
4.位於山地鄉之公墓,得由縣主管機關斟酌實際狀況定其應有設施。
放眼未來、研擬開發計畫:
1.未來人口成長及平均死亡率。
2.以公園化公墓為原則。
有效運用墓地:
1.墓基規定。
2.骨灰盒罐用地面積
舊公墓促進循環利用:
1.禁葬區重新規劃再利用,轉變成學校機關公園用地,如清大交大、、、等。
強化整體景觀利用:
1.公共空地綠化面積不得少於10/3,平面草皮10/2
2.殯葬設施規劃為人性化、個性化為原則
3.樹葬
第六章 墓葬的介紹
墓葬同向原則- P97
1.向日出方向-以日出的東方作為墓葬方向(東方是祖先的發源地)
2.向日落方向-日落的西方代表死亡為墓葬方向(西南、西北)
3.向高山方向-以墓地所在或附近的高山為墓葬的主要方向
4.向水流方向-墓葬的主要方向朝向附近的合流,墓葬的主要方向與水流方向一致。
5.向性別方向-即在同一目的中按性別決定埋葬方向
6.以宗教聖地定向-
a.認為人死之後,靈魂要回到原來的或傳說中的老家去,因此頭就朝著老家的 方向。
b.認為世界上有一個特殊的域界,人死後就朝著那一方向。
c.人從生到死如同太陽東昇西落一樣,人死後就隨著太陽落下,因此埋葬時背東朝西。

葬具- P99
1.葬具,指殮葬屍骨的器具,包括「棺」和「槨」兩種。
2.最初人死後,只是厚衣之以薪,發展為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
3.早期棺製材料為陶棺、木棺、石棺與銅棺。

葬具-陶棺 P99
1.陶棺,出現在史前時期,古稱瓦棺。
2.陶棺有陶甕、陶缸、、、等,亦統稱甕棺。
3.甕棺為早期對夭折幼兒通行的葬俗,多葬於居住區,也有葬於氏族墓地。一為尚未成年不視為氏族成員不的埋入氏族墓地;二為靈魂觀念及親子之情。

葬具-石棺
1.石板棺,長軸的方向呈北北東-南南西,之帶狀分布。
2.石板棺有重複使用而形成一棺多人,又稱複體葬,尺寸較大,陪葬品豐富。台灣、東亞、東南亞及環太平洋都有。

葬具-紙棺
1.紙棺為環保棺材。
a.採用清變環保蜂窩紙板,載重可達200公斤
b.外觀可分為木紋質及植絨
c.主體由瓦楞紙製造,燃燒時間短,無雜質及金屬,具環保
d.內襯佳,可提供往生者火化淨土,可以安享天靈。
e.產品有一体成行及快速組裝型

葬式-仰身直肢葬   P106
a.為歷史上最流行的葬式。
b.死者上身平放,下之垂攏伸直。
c.面向上或向左、向右,口多閉合,兩臂伸植貼放申兩側,雙手相對或交叉
至於小腹,姿態都很端正。

葬式-側身直肢葬
a.側身直肢葬就是將屍體側臥伸直的葬式。
b.較為少見,為特殊的葬式。

葬式-屈肢葬
a.指將屍體下之向上捲區的葬式。
b.一屍體放置的姿態可分為仰身屈肢、側身屈肢、蹲踞葬等形式。
c.人剛死,之體尚未僵硬,即用布帶、繩索等將下肢向上綑紮,春秋戰國與秦 及台灣均有之。

葬式-屈肢葬的文化意義
a.是自然的方式,希望死者靈魂如睡眠一般自然,或朝火塘,象徵溫暖光明(雲南獨龍族)。
b.如在母親的懷裡(溫暖及投胎)。
c.死者會走出來對活人作祟,及暗中保護家人。
d.可縮小墓壙,節省目的及掘墓工作時間。
e.屈肢仿跪姿,為秦之奴隸(尊卑有別)的固定葬法。
f.「窟臥」為捲屈而臥,為鬼之所惡,入葬時為防止鬼物所侵,為秦人之ㄧ種避鬼之術

葬式-俯身葬
a.俯身葬,為面部朝下或向兩側、身體俯臥伸直的葬式。
b.其上肢垂直於身兩側,或交叉疊壓在腹部或胸部下。
c.可能是非正常死亡或凶死者的一種處理方式。
d.台灣台中及黃河流域有之。

葬式-合葬
1.合葬指兩人或兩人以上同埋一處的一種葬法,有穴和異穴。
2.並穴合葬為夫妻依種形式,異穴合葬為同種不同穴。

葬式-二次葬
1.先將死者以棺木入土;俟幾年後屍體化淨時,拾起骨骸,按其人體骨架結構,依序放入金罌(陶缸)。
2.「陰城」為客家人展轉遷移所留下的風俗。

環保自然葬   P115
1.助樹木生長,使然的生命在植物中得以延續
2.保留有限的空間供後代子孫使用
3.又助於自然永續與環境保護

1.環保生命園區之四環   P115-116
a.不破壞自然景觀,保持生態平衡為「自然環保」
b.禮儀環保
c.不舉辦弔念儀式之「生活環保」
d. 不設任何標示,勇於面對死亡之「心靈環保」

第七章 骨灰(骸)存放設施之沿革與發展
納骨設施的沿革 P121
納骨設施源起於印度,是將僧侶骨灰骨灰或舍利子安置在塔內的葬式,後來佛教流傳到亞洲各地,近百年來成為台灣地區主要的納骨形式
納骨設施的沿革
納骨塔起源於印度,最初是舍利塔,是安置佛陀舍利之塔婆,或安置一般遺骨之塔;又作舍利浮圖、骨塔。釋迦摩尼佛陀涅盤後,由香姓婆羅門將佛舍利分為八份,分與迦毗羅衛等八國請回起舍利塔供養。其後,印度阿育王並建立八萬四千塔以供養佛舍利,東晉法顯(399)、玄奘(627)至印度時,仍可見到阿育王所建之塔,其形或近似于山琦古塔,可惜該類舍利今已不存。
而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九也說:“依印度之法,以香末為泥,做小窣堵波,高五、六寸。書寫經文,以置其中,名之曰法舍利。”可見印度亦有此種小型舍利塔的建築。
中國素來盛行舍利之崇拜,故歷代所建之舍利塔、舍利殿極多。據梁《高僧傳(卷一)·康僧會傳》記載,三國吳孫權之時,康僧會得舍利,孫權令人以鐵槌擊之不碎,乃建舍利塔供養,是為造立舍利之嚆矢。
隋文帝之時,天下諸州建舍利塔之風氣極盛。根據唐道宣編的《廣弘明集》卷十七記載,仁壽元年至二年(西元601至602年),文帝並詔敕天下82寺立舍利塔。其中,蔣州(江蘇南京攝山)棲霞寺所立之塔極為著稱,舍利塔高約16公尺,八角五層,基壇每面約17公寸,全塔系以質地精細的灰黑色大理石所築成,然現今所存者是唐朝末年改建而成。其後,歷代皆有造立、修治舍利塔之事,隨著佛教的流傳同時也影響到韓國與日本。
在韓國,全羅南道金山寺(599建)也設有舍利塔,為新羅末期之石造建築,立于二重方壇之上,壇之四面有天人浮雕,四隅為獸形,塔身呈炮彈狀,上置九頭龍,並冠以蓮花及寶珠,極為壯麗。在日本,則盛行以金銅造小塔,如四天王寺御手印緣起所載,在金銅舍利內置舍利十三粒。另如日本奈良市的西大寺(765建)、法隆寺(607建)、唐招提寺(759建)之舍利塔也是十分著名。

近代台灣納骨設施的沿革與發展 P123
1.納骨設施的由來
a.由佛教傳入
b.早期將骨灰存放於寺廟
c.現代集中於納骨塔、
  廊道或納骨牆
2.大型納骨塔介紹
3.納骨牆廊介紹

集中式納骨塔
1.空間型態:以納骨、祭拜、停留和通道為主
2.地點選擇:有山水襯扥之處
3.室內空間:通風及採光
4.使用活動:足夠的祭拜區及家族式納骨塔
5.空間尺度:塔得高度不以12㎡為原則
納骨廊道   P124
1.空間型態:有頂棚的廊道
2.室內空間:通風及採光
3.使用活動:足夠的祭拜區及家族式納骨塔
4.空間尺度:高度以兩層為限,每層不超過2.8㎡為原則
5.建築結構:以天然石材為主
簡易型納骨設施   P125
1.空間型態:交通、步道、植栽,及家族式之墓
2.四周空間:通風及採光、供水、植栽
3.使用活動:足夠的祭拜區及家族式納骨塔
4.空間尺度:每層不超過2㎡為縣,長度不應超過5M
5.建築結構:以天然石材為主

殯葬管理條例施行後的納骨設施 P126
公墓應有下列設施:
(1)墓基。 (2)骨灰 (骸) 存放設施。 (3)服務中心。 (4)公共衛生設備。 (5)排水系統。 (6)給水及照明設備。 (7)墓道。 (8)停車場。(9)聯外道路。 (10)公墓標誌。(11)其他依法應設置之設施。

納骨塔設施之基本形式的變化   P127
納骨塔:人性化、科技化、世俗化(聚氣納財穴位)
納骨塔設施之基本形式的變化
納骨塔位空間大略分為:個人、夫妻、家庭、家族等塔位

消費者保護   P131
合法經營之擔保及證明,甲方應擔保其係合法經營納骨塔,且其納骨塔係合法建造與使用。,甲方應備置下列相關文件影本,供乙方隨時查閱:
一、公司執照或法人登記證書。
二、營利事業登記證。
三、核准設置文件。
四、建造執照。        
五、使用執照。
六、核准啟用文件。

消費者保護-設施方面
設施方面:
通風、採光、防震、防火、防颱、防盜及祭祀設施
消費者保護-管理維護方面
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履行下列義務:
一、納骨塔建物之修繕維護。
二、納骨塔內、外設施之定期保養維護。
三、納骨塔四週花木、植栽、修剪與環境衛生安全之保養維護。
四、納骨塔內外照明等必要費用之支付。
五、納骨塔各樓層之清潔管理。
契約附件之管理辦法所規定之方式,履行下列祭祀義務:
一、祭堂定時晉奉花果香燭。
二、每月定期舉辦宗教祭拜儀式。
三、每年春秋兩祀擴大舉行公祭。

消費者保護-管理維護方面
一、管理費用。
二、收費方面。
三、甚防巧立名目等行為。

納骨塔管理規範   P133
一、公營納骨塔。
二、私營納骨塔。
三、寺廟附設納骨塔。

納骨塔規劃事項   P134
一、天圓地方。
二、周邊設備。
三、宗教差異之安排。
四、宗教與信仰。

第八章 骨灰(骸)存放設施設備

神主牌   P139
人死後供人祭拜的稱「神主牌」
24孝丁蘭傳說
公媽牌
1.開放式的納骨設施
a.戶外花園形式
b.可節省管理成本

2.外國花園式納骨設施介紹


納骨罐、納骨箱功能的強化與客製化


國立空中大學 103 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題【副參】68
科目:殯葬設施與服務 1 頁
一、是非題:對的請打(O); 錯的請打(X)。每題 3 分。
1.( X ) 「殯儀館」的「儀」的原意是親人死亡後,停柩並將死者視為賓客般的對待。P5
2.( X ) 屍體處理設施,係指因意外死亡之屍體,必須經由檢察機關相驗屍體鑑定死因後據以開立
相驗屍體證明書之法醫作業場所。P21
3.( O ) 遺體的處理經由火化處理,不僅可以安定化,且有減容化的效益,增加納骨塔儲存骨灰罐
的使用空間。P41
4.( O ) 加強宣導教育民眾及亡者家屬,防止於棺木內放入含氯物質之陪葬品及禁止使用不當之棺
柩塗料及內裝化纖材料,是防制戴奧辛污染的有效對策。P62
5.( X ) 所謂「墓」者,是指墳之丘,自周朝以來,才在墓上堆石塊為墓,並植樹為記而稱之為「佳
城」。P76
6.( O ) 所謂葬具,是指殮藏屍骨的器具,包括「棺」和「槨」兩類。P99
7.( X ) 推動環保自然葬非常有成效的臺北市富德公墓生命園區,當中的樹葬區域,如同法鼓山的
金山環保生命園區一樣,並未設有亡者的標示。P115
8.( O ) 依據《辭海》的說法,神主即木主。P139
9.( X )傳統喪禮活動中的「殯」的階段,指的是以告別即最終安頓與祭祀為主。P154
10.( O )在經濟部商業司的公司行號營業項目檢索系統中,JZ99141 為殯葬設施經營業。P161
二、選擇題:請於( )填下對的選項號碼,每題 3 分。
1.( 3 ) 臺灣地區最早期,約民國25年階段的殯葬設施以下列何種項目的興建為主?(1)殯儀
館(2)火化場(3)公墓(4)納骨塔。P6
2.( 2 )依據《殯葬管理條例》對於殯儀館的定義係指醫院以外,供屍體處理及舉行下列何種儀式
之設施?A.緣 B.殮 C.殯 D.奠 E.祭 F.續(1)ABCD(2)BCDE(3)CDEF(4)ADEF。P19
3.( 2 ) 在臺灣經濟開始啟發之 1975~1990 年間,火化場火化爐使用的燃料已從重油改變成何種
燃料?(1)木材(2)柴油(3)瓦斯(4)煤炭。P35
4.( 2 ) 下列哪些工作事項是屬於火化場營運管理事項中技術管理的範疇?A.火化申請辦理 B.火
化場整體水電設備之維護 C.家屬的接待 D.進棺、撿骨及裝罐作業之執行 E.環境清潔 F.空
氣污染防制設備之維修及保養(1)ABC(2)BDF(3)CDE(4)DEF。P66
5.( 2 )墓碑文寫法之字數排列,按生老病死苦之數,主要包含哪些部分?A.堂號 B.墓龜 C.中牌
字(亡者姓名)D.生卒時間 E.肩石 F.後代子孫立碑人(1)ABCD(2)ACDF(3)CDEF(4)ADEF。
P110
6.( 2 )下列何者不是宜蘭員山福園基地納骨空間的規劃?(1)集中式納骨塔(2)撿骨遺骸火化
土葬區(3)納骨廊道(4)納骨牆。P123
7.( 3 )消費者購買納骨塔為商品,就合法性應查明是否經過合法完成設置啟用程序外,並且完備
查閱哪些資料?A.公司執照或法人登記書B.營業事業登記證 C.核准設置文件D.建造執照
E.使用執造F.核准啟用文件 G.股東持股明細(1)ABCDEFG(2)BCDEFG(3)ABCDEF(4)BCDEFG。
P131
8.( 1 )下列何者不是《殯葬管理條例》載明的禮儀師的執業業務?(1)遺體修復與美容(2)殯
葬禮儀之規劃與諮詢(3)臨終關懷與悲傷輔導(4)殯葬會場之規劃與設計。P161
9.( 3 )先秦時代的殯葬活動中之禫祭是在亡者過世後第幾個月舉行?(1)第 12 個月(2)第 24 個
月(3)第 27 個月(4)第 37 個月。P155
10.( 3 )哪一項設施的設置,讓我國的殯葬服務由過去以遺體處理為主的範疇擴展為悲傷輔導服務?
(1)服務中心(2)家屬休息室(3)悲傷輔導室(4)禮廳。P24
三、問答題:每題 10 分
1.請寫出殯儀館在現今殯葬禮儀規範中可以呈現的環境保護功能?P10
2.請寫出五大項與火化場設置相關之殯葬法規。P45
3.請闡述示範公墓的四項優點?P86
4.現代殯葬服務業的服務項目可以區分為那八項?P170


國立空中大學 103 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題【正參】68
科目:殯葬設施與服務 1 頁
一、是非題:對的請打(O); 錯的請打(X)。每題 3 分。
1.( O )「殯」的原意是指親人死後,停柩在家中,仍像對待賓客似的對待死者。P5
2.( X )殯儀館中的停柩室,係指供屍體防腐、清洗、修補等作業的設施。P19
3.( X )經由考古學家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火葬即存在於中國的原始社會中。P33
4.( O )1945 年~1975 年期間,火化爐使用的燃料已從木材、煤炭演變至重油燃料之轉換時代。P35
5.( O )火化爐依進棺及撿骨方式不同,可分為固定式爐台扒灰式及移動式爐台撿骨式 2 種。P51
6.( X )在黃帝時期的埋葬方法是「葬之中野不封不樹」的「田葬」。P75
7.( O )所謂墓向即墓葬方向,一般指死者埋葬時的頭向。P97。
8.( O )納骨塔起源於印度,最初是舍利塔,是安置佛陀舍利之塔婆,或安置一般遺骨之塔。P121
9.( O )殯葬活動起源於靈魂觀念。P153
10.( X )先秦時代的「復禮」指的是以米貝填充於死者之口,期盼亡者死而復生的祝福之禮。P155
二、選擇題:請於( )填下對的選項號碼,每題 3 分。
1.( 3 )下列何者不是殯儀館建築物規劃設計應符合的項目?(1)建築物總樓板面積規定(2)建築法與
建築技術規則相關規定(3)基地面積500平方公尺者必須送都市設計審議(4)自來水法與自來
水設備相關規定。P12
2.( 4 )殯儀館中設置的解剖室非必備的裝置是?(1)負壓空調系統(2)手術燈(3)錄影器具(4)冷凍
櫃。P21
3.( 4 )對於火化葬法帶來的效益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1)安定化(2)減容化(3)無害化(4)物質化。
P41
4.( 1 )燃油式火化爐使用的燃油可分為:重油、柴油、煤油等,後期臺灣未使用重油,乃因重油中
含有何種物質高且雜質多而被排除? (1)硫(2)鎂(3)鐵(4)鋅。P51
5.( 2 )墓碑文寫法之字數排列,按生老病死苦之數,主要包含哪些部分?A.堂號 B.墓龜 C.中牌字
(亡者姓名)D.生卒時間 E.肩石 F.後代子孫立碑人(1)ABCD(2)ACDF(3)CDEF(4)ADEF。P110
6.( 2 )依據《殯葬管理條例》之規範,公墓不需要有何項設施? (1)服務中心(2)電氣室(3)排水系統
(4)骨灰(骸)存放設施。P88
7.( 2 )下列對於「墓龜」的說法,何者正確? (1)墓龜是指靈柩底下的泥土(2)墓龜古稱「封丈」(3)
墓龜又被稱為「寶牆」(4)墓龜上通常刻有碑文。P110
8. ( 3 )消費者購買納骨塔為商品,就合法性應查明是否經過合法完成設置啟用程序外,並且完備查
閱哪些資料?A.公司執照或法人登記書 B.營業事業登記證 C.核准設置文件 D.建造執照 E.
使用執造 F.核准啟用文件 G.股東持股明細(1)ABCDEFG(2)BCDEFG(3)ABCDEF(4)BCDEFG。P131
9.( 3 )下列何者是現代殯葬服務內容中「臨終關懷」服務流程的內容? (1)靈堂之設置(2)訃聞印製
(3)提供殯葬諮詢服務(4)移靈與轉柩。P156 本題一律給分
10.(3 ) 先秦時代的殯葬活動中之禫祭是在亡者過世後第幾個月舉行?(1)第 12 個月(2)第 24 個
月(3)第 27 個月(4)第 37 個月。P155
三、問答題(每題 10 分)
1.請說明殯儀館在現今殯葬禮儀規範中可以呈現的功能?P9
2.請寫出殯儀館的悲傷輔導室依功能性分類共有那幾種?P24
3.請說明新北市法鼓山代管的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的特色與您的看法?P115-116
4.請寫出《殯葬管理條例》中所載明的禮儀師業務為何? P161


102-1殯葬與生死-平時作業1

繳交期限:第二次面授日    範圍:【第一篇 生死學概論】 (第一章〜第九章)
第一次平時作業題目
一~四題,問答題─4選2 (50%)。

一、     殯葬活動之主要內容為何?試說明之。(P.13~14、P.19~20)
《儀禮鄭注句讀》:喪禮,凡二大端,一以奉體魄,一以事精神。楔齒綴足,奉體魄之始;奠脯醢,事精神之始也。
二、      現今台灣生命教育的取向及具體內容為何?試說明之。(P.61~62)
三、      西方的「死亡教育」與東方的「生死教育」,各自的論述為何?試說明之。(P.70~71)
四、      「臨終關懷」的意義與實際作為為何?試說明之。(P.82~83)
五~九題,簡答題─5選3 (30%)。
五、      「醫病關係」內涵的特徵為何?簡述說明之。(P.43)
六、      「後現代儒道家」的特色為何?簡述說明之。(P.50)
七、      「華人殯葬教育」之理念為何?簡述說明之。(P.65)
八、      「哀傷咨詢」的主要概念為何?簡述說明之。(P.73)
九、      「華人殯葬文化」的主要內容為何?簡述說明之。(P.93)
十、      解釋名詞-必選 (20%)。
1.     身心二元論(P.13)            6. 死亡權利(P.44)
2.     儒家「八條目」(P.29)         7. 存而不論(P.49)
3.     脈絡主義(P.41)              8. 通識教育(P.61)
4.     原則主義(P.41)              9. 互為主體性(P.70)
5.      中國人文自然主義(P.42)     10. 五全照護(P.82)

 102-1殯葬與生死-平時作業2

繳交期限:第三次面授日   範圍:【第二篇 殯葬學概論】 (第十章〜第十八章)
第二次平時作業題目
一~四題,問答題─4選2 (50%)。
一、請闡述「環保自然葬」及其意涵為何?試說明之。(P.104~105)
二、<殯葬管理條例>中對「禮儀師」的專業要求為何?試說明之。(條例第40條)
三、殯葬業經營管理的特質為何?試說明之。(P.145~146)
四、中華民族殯葬禮儀共通的基本精神和三項規定為何?試說明之。(P.181~182)
五~九題,簡答題─5選3 (30%)。
五、「遺體處理」的原則及意義為何?簡述說明之。(P.102~103)
六、醫護與殯葬在「臨終關懷」上應該有何作為?簡述說明之。(P.115~116)-
七、基本的「哀悼任務」為何?簡述說明之。(P.126)
八、「華人殯葬文化」的形態為何?簡述說明之。(P.161)
九、台灣殯葬思想文化的「中體外用」的具體作為為何?簡述說明之。(P.174~176)
十、解釋名詞-必選 (20%)。
1. 「公共衛生」的定義(P.101)    6. 企業功能(P.142)
2.     臨終關懷(P.111)              7. 管理功能(P.142)
3.     安寧療護(P.114)              8. SWOT(P. 143)
4.     「哀傷咨詢」之目的(P.121)    9. 生前契約(P.154)
5.     非營利組織(P.141)           10. 殯葬產業價值鏈(P.18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